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

醫院裡的影武者:醫學物理師

        全台灣的醫療院所大約有五百餘家,其中約有六十餘所擁有放射治療部門,而放射診斷部門當然是百分之百擁有,然而截至目前為止,全台灣擁有放射治療專長的醫學物理師的人僅有158人,平均一間有放射腫瘤科的醫院2.5人;而擁有放射診斷專長的醫學物理師僅有9人,平均一間醫院不到0.02人,全台灣2346萬人在這樣的醫療品質下生活著,掩耳盜鈴般的生活著。

        我常笑稱醫學物理「才剛開始就成了日落產業」,一個僅有不到兩百人的團體,到底要怎麼改變台灣的醫療環境?大約二十年前,一批從國外學術有成的前輩們帶著醫學物理知識回來,不遺餘力地改善國內的放射診療環境。民眾對放射線是恐懼的,不論是二戰的原爆、車諾比事件、乃至於五年前的福島事件,這些歷史的記憶隨著各式各樣混雜著真實與謊言的扭曲,很容易成為一般人恐懼的理由,我們不可能僅僅把這種恐懼簡化為民眾對科學的無知,因為本來就不可能有人是全知的,而醫學物理師的專業角色就應該在此展現。但是長期以來,沒有一間醫院因為沒有醫學物理師而倒閉,要是真的出什麼問題,用話術混一下也可以頭過身就過,何必一年花個幾百萬請一堆「冗員」在辦公室裡坐著呢?

        這些「冗員」定期測量放射線醫療儀器,確保機器的放射線輸出跟我們預期的一致,這樣我們才能準確的評估病人在接受曝露後所產生的生物效應,同時確保你所接受的診療效果跟臨床期望一致,不至於白白接受放射線曝露。當你懷孕的時候做了一個電腦斷層檢查,怎麼辦?你上禮拜才去牙科照了X光,能不能再做一個胸腔X光健檢?前置胎盤要用X光透視手術承擔癌症風險還是賭大出血風險?這些問題都是這些「冗員」要回答的,但是現在你到醫院裡只有2%的機率可以遇到一位醫學物理師,幾乎等同於沒有人可以回答這些問題。而國內不少放射治療部門也困在人力極度不足的情況下勉強運作,使得放射治療品質在及格邊緣徘徊,這些都是我們不願意面對,但是每分每秒都在發生的事實。

        有些東西我們沒有會死掉,那叫做生活必需品;有些東西我們沒有會不爽但不會死,那叫做奢侈品。十年前的智慧型手機是奢侈品,今天我們認為智慧型手機是生活必需品。然而即便是智慧型手機如此普及的今天,我們在iPhone 6S上市以前也不知道一樣是A9台積電產跟三星產居然有如此顯著的差異。如果你連在購買iPhone 6S的時候都會考慮選擇搭載台積電A9的機型,你怎麼能接受一間沒有醫學物理師的醫院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